代理物种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评价——以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例
下载文件2014年1月13日-作者:徐卫华安德烈斯比,齐增祥,欧阳志云,刘建国,刘伟,万辉
期刊或书籍名称:中国地理科学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适宜性;最大熵(MAXENT);自然保护区网络;代理的种类
体积/问题:24/1
页码(s):60 - 70
发表:2014
许多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特定濒危物种的栖息地需求而建立的,但它们对保护其他物种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陕西省秦岭的一个自然保护区网络中评估了这种有效性。保护区网络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护大熊猫,大熊猫被认为是该地区许多其他濒危物种的替代品。采用最大熵法(MAXENT)对包括大熊猫在内的9个保护物种的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建模,并对其空间一致性进行了分析。这些物种的生境适宜性与自然保护区边界及其管理区域(即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重叠。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大熊猫栖息地构成了其他保护物种栖息地的合理替代,大熊猫保护区保护的其他保护物种栖息地比例相对较高。因此,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也可以保护该地区其他受保护物种的栖息地。然而,大片适宜的生境被排除在自然保护区网络之外。此外,有4个物种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高度适宜生境的比例较低。这表明,非保护目标物种的适宜栖息地有很大一部分位于实验带和缓冲带,因此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To increase their conservation effectiveness, nature reserves and their management zones need to be re-examined in order to include suitable habitat of more endangered species. The procedures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can be easily implemented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many endangered species not only in China but in many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DOI:10.1007 / s11769 - 014 - 0656 - 7
刊物类型:期刊文章
出版者:施普林格